长期贫血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
2024/6/16 11:06:41
来源:台州日报
浏览量:71
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台传媒通讯员张 祥
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问题,除了近视、肥胖、龋齿等常见疾病,贫血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又极具威胁的“隐形杀手”。长期处于贫血状态,可能会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、智力进步以及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。
来自市疾控中心的一份统计显示,2023年台州市中小学生贫血率为9.06%,其中高中女生的贫血率高达24.44%。
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
临床上,通常将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诊断为贫血。贫血类型多样,有缺铁性贫血、巨幼细胞性贫血、地中海贫血等,其中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。
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郑新灵介绍,儿童贫血的诊断标准是每1升血液中,血色素的含量低于110克(6月龄至59月龄血红蛋白正常下限值为110g/L;6岁至11岁血红蛋白正常下限值为115g/L)。
“前几天刚接诊了一个3岁的孩子,平时偏食,查出来血红蛋白(Hb)107g/L。虽说这个数据和正常参考值接近,但患儿已经从体内铁储存不够发展到缺铁,再发展到缺铁性贫血。如不及时补铁,会影响成长。”郑新灵提醒,贫血危害不小,家长要引起重视。
据介绍,儿童青少年贫血可能是因为长期挑食、偏食导致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,也有可能是身体生长发育比较快,铁元素供应不足引起。患病后,容易出现面色苍白、头发干枯、浑身乏力、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,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、耳鸣、晕厥以及活动后心悸气促。
儿童青少年大多是缺铁性贫血
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,一个血红蛋白由一个珠蛋白和四个铁卟啉组成,可与氧发生可逆性的结合,使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的功能。长期膳食铁供给不足,可引起体内铁缺乏而导致缺铁性贫血。
儿童青少年,尤其是青春期女生,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因为饮食观念和习惯、膳食种类和摄入量的差异,加之月经期失血,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。
“缺铁性贫血也是微量营养素(铁)缺乏病,占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贫血的90%以上。”市疾控中心食品与学校卫生科科长周潇潇说。
他表示,贫血具有隐匿性,长期处于贫血状态会使儿童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受阻,体力下降,注意力与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,学习能力降低,免疫功能障碍,嗜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杀伤能力降低,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下降。同时,血红蛋白下降可导致末梢神经障碍,引起多动综合征等。
相关专家指出,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、治疗容易但复发率高,但缺铁性贫血可以预防。
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缺铁性贫血:主食多吃粗面粉,面粉中的铁含量高于大米;膳食中注意各种肉类、肝脏、动物血等富含动物性铁食物的摄入,这些食物含铁量高且血红素铁肠道吸收率高;多吃富含铁的植物性食物,如豆腐、芝麻、绿叶蔬菜、木耳、海带等;饭前鼓励儿童青少年生吃西红柿、喝橙汁,充分发挥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的作用;正餐外选用铁强化食品。
需要注意的是,身体虽然可以通过调节铁的吸收、转运、利用、储存及丢失来保持铁平衡,但是缺乏将过多的铁排出体外的调节机制。如果铁剂补充或治疗过度造成继发性铁过量,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。缺铁性贫血严重的患者,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铁剂等治疗。
来源: 台州日报
台州信息网www.0576.com
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