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传媒记者单露娟
三门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,拥有青蟹养殖面积9万亩,被誉为中国青蟹之乡。
多年来,三门坚持以打造“三门青蟹”品牌为核心,以青蟹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,用“一只蟹”拉动“一条链”,成就“一座城”,全产业链年产值达50亿元,从业人口达10万多人,人均年增收1万余元。
打响品牌
三门位于中国“黄金海岸线”中段三门湾畔,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,为青蟹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条件,是我国优质青蟹的最佳产区。
早在2000年初,三门县便准确把握农业发展态势,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魄力,举全县之力打造“三门青蟹”品牌,开启区域品牌建设的探索之路。
2001年,三门正式注册“三门湾”牌锯缘青蟹商标;2002年,第一届三门中国青蟹节成功举办,“三门青蟹”品牌横空出世。
之后,随着多届线下青蟹节、网络青蟹节、专题推荐会的举办,“三门青蟹”品牌不断发展壮大。如今,“三门青蟹”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、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,全县青蟹企业商标达258个,其中浙江省著名商标2个、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。
为了加大对三门青蟹品牌的保护力度,维护品牌质量、信誉和形象,2001年开始,三门制定了全国首个青蟹质量地方标准。随后,三门县青蟹管理办公室成立,专门负责品牌建设和管理,并先后出台《三门县青蟹管理办法》《三门青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》等文件,实现品牌设计、生产标准、包装规范的全面统一,实现品牌的规范化,提高品牌的传播力。
近年来,三门还深挖青蟹历史文化,出版《海风渔火》《敢为天下鲜》等系列丛书,拍摄《三门青蟹》《一只蟹·一座城》等系列宣传片,建成海润“涛头海上畲乡”、蛇蟠“海岛风情”等一批独具蟹文化特色的休闲渔业旅游带,多元提升品牌内涵。
如今,20多年过去,“三门青蟹”品牌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完成了从产品到产业,从产业到品牌的提档升级。青蟹之于三门也不仅仅是物产,更是融入到了三门的历史文化、民风民俗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。
科学养殖
青蟹养殖是门技术活,在“三门青蟹”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同时,养殖户们也面临着青蟹苗种供应不足、传统蟹塘亩均效益提升不高等困难与瓶颈。
为了解决问题,中国水产学会三门基层科技服务工作站、中国三门青蟹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产学研平台相继成立。随之而来,诸如苗种繁育、越冬试验、设施化养殖、销售流通等领域的一大批人才接踵而至。
早在2006年,当地就请来了宁波大学的青蟹研究团队,扎根养殖塘,产、学、研同步并举。针对造成三门青蟹数亿元损失的黄水病,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钱冬团队研究出的“血卵涡鞭虫抗原检测卡”,仅需1滴血即可在2分钟内确诊黄水病。
2019年,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博士吴清洋带领团队来到三门,与三门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,共同协作研究三门青蟹人工育苗难的课题。
吴清洋团队以三门青蟹的品种作为原种,通过3年的选育,最终形成“甬台1号”,经过前后四代选育,新品蟹具有生长快、批次稳定、抗病率强的特点,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70%以上。
此外,该团队通过多次试验,突破了青蟹苗种繁育抱卵同步性这一瓶颈,抱卵率从30%提高至70%,同步抱卵时间也从一个月缩短至10~20天。
在青蟹销售过程中,因品相、包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,客户拿到手的青蟹常有“脏、死、残、臭”现象,造成投诉多,复购率不高。为解决这个问题,成立于2019年的浙江环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通过5年的努力,自主研发国内首例青蟹净化暂养技术,即通过海水净化技术及温控技术让青蟹处于半冬眠状态,并按统一标准净化。青蟹会在3~5天时间将体内脏东西排出,卖相更好,口感也会提升。
与此同时,养殖户们也在不断探索科学养殖新法子。
针对青蟹越冬难的问题,养殖户们通过“公寓”式养殖,控制好水温和水质,降低青蟹冬季死亡率。这种养殖方式使青蟹肉质提升,价格更是翻了几倍。
共富产业
三门青蟹“横行霸道”20多年,“爬”上中国各地乃至欧美民众的餐桌,养殖户们也踏上了“共富路”。
2020年,三门青蟹产量就达1.37万吨,产值超11亿元,约10万人从事青蟹相关产业。比如涛头村,全村有养殖塘及浅海滩涂11700余亩。2020年,全村养殖业产值超2亿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00万元,人均年收入逾12万元。
为了做强青蟹产业链条,三门县坚持多方面协同发展。
一方面开发“鲜甜e塘”数字平台,建设育苗、生产、流通、营销、品牌、服务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系统,推进智能感知、智能分析、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青蟹产业中的集成应用,实现青蟹亩均产量提升6%,产值提升9%,均价提升20%。
另一方面,延伸加工链,鼓励龙头企业探索青蟹精深加工,构建“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持续育强加工产业联合体,培育链主企业3家,加工企业14家、出口企业1家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500万元。
在销售上,三门推广“互联网+流通+服务”电子商务模式,如今全县以青蟹为主的小海鲜网店约300家,微店达到500多家,销售范围覆盖32个省级行政区60余个大中城市,网上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。
此外,三门还抢占业态“新赛点”拓链,变单一经营为多元发展。比如组织研发预制菜,构建“冷藏设施—冷链企业—冷链区域中心”一体化物流体系,完成“原料—车间—餐桌”全程锁鲜溯源;创推“四共四生四融”农文渔旅协同发展模式,打造长三角鲜游体验地;从卖产品到卖技术,在全省首发青蟹等4个养殖技术标准,设立小海鲜技术交易服务中心,推广技术换股模式,带动种苗出海。
(三门县农业农村局供图)
来源: 台州日报
台州信息网www.0576.com
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